品牌 | 优尔鸿信 |
---|
塑料热分析检测是研究塑料在温度变化过程中物理、化学性质(如热稳定性、相变、力学性能、成分等)变化的重要手段,常用的分析方法如下:
1. 差示扫描量热法(DSC)
原理:测量样品与参比物之间的热量差随温度(或时间)的变化,反映样品的吸热 / 放热过程。
侧重性能参数:
相变温度:玻璃化转变温度(Tg,非晶态塑料的 “软化点")、熔点(Tm,结晶型塑料的熔融温度)、结晶温度(Tc,熔体冷却时的结晶温度);
结晶度:通过熔融焓(ΔHm)与结晶时的标准焓对比,计算结晶型塑料的结晶度(如 PE、PP 的结晶度);
热稳定性相关:氧化诱导期(OIT,评估材料在高温下抗氧化的能力,如聚烯烃的耐老化性);
反应热:热固性塑料(如环氧树脂、酚醛树脂)的固化反应放热峰,用于评估固化程度、固化温度区间。
2. 热重分析法(TGA)
原理:测量样品质量随温度(或时间)的变化,反映样品的挥发、分解、氧化等质量损失过程。
侧重性能参数:
热分解温度(Td):材料开始显著分解的温度(如 5% 质量损失时的温度 T5%),评估热稳定性(如工程塑料 PA、PC 的耐温性);
成分分析:
挥发分含量(如塑料中的水分、残留溶剂);
填充剂 / 增强剂含量(如玻纤、碳酸钙、炭黑等,通过高温下有机相分解后残留的无机相质量计算);
阻燃剂效果(通过分解速率、残炭量评估阻燃性能);
氧化稳定性:在空气氛围下的增重 / 失重行为,反映材料的氧化速率(如橡胶的热氧老化)。
3. 动态热机械分析(DMA)
原理:在周期性机械应力作用下,测量材料的力学性能(如模量、阻尼)随温度、频率的变化,反映材料的粘弹性。
侧重性能参数:
动态力学参数:储能模量(E',弹性贡献)、损耗模量(E'',粘性贡献)、损耗因子(tanδ = E''/E',阻尼性能);
玻璃化转变温度(Tg):tanδ 峰值对应的温度(比 DSC 更灵敏,尤其适用于半结晶、交联或低 Tg 材料);
低温脆性 / 高温软化:通过 E' 随温度的下降速率,评估材料在低温下的脆性(如 PVC 的冷脆温度)或高温下的软化行为;
交联程度:交联密度越高,E'(尤其是橡胶态平台区的模量)越大,可用于评估热固性塑料的交联效果。
4. 热机械分析(TMA)
原理:在恒定载荷下,测量样品尺寸(长度 / 体积)随温度(或时间)的变化,反映材料的热膨胀、软化、熔融等尺寸变化。
侧重性能参数:
热膨胀系数(CTE):线膨胀系数(α)或体膨胀系数,评估材料的尺寸稳定性(如精密部件用塑料的尺寸随温度的变化率);
软化点 / 热变形温度:在恒定载荷下,样品发生规定变形时的温度(如维卡软化点、热变形温度 HDT,用于评估塑料在负载下的耐温能力);
熔融 / 结晶的体积变化:结晶型塑料熔融时的体积膨胀或结晶时的体积收缩。
5. 热解气相色谱 - 质谱联用(Py-GC-MS)
原理:将塑料在高温下快速热解为小分子碎片,通过气相色谱(GC)分离后,用质谱(MS)鉴定碎片成分,反映材料的化学结构。
侧重性能参数:
塑料种类鉴别:通过特征热解产物区分聚合物类型(如 PE 的烯烃碎片、PS 的苯乙烯碎片、PVC 的含氯碎片);
添加剂分析:检测增塑剂(如邻苯二甲酸酯)、稳定剂(如铅盐、有机锡)、阻燃剂(如溴系阻燃剂)的热解产物;
降解机制:分析老化或降解后塑料的热解产物变化,推断降解路径(如聚烯烃的断链、PVC 的脱 HCl)。
塑料热分析检测不同手段从 “热效应"“质量变化"“力学性能"“化学结构" 等维度解析塑料性能,实际应用中常联用多种方法(如 DSC-TGA 联用)以全面评估材料的热行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