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术文章 / article 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技术文章 > 产品总出气候环境类失效问题?温湿度可靠性测试是关键

产品总出气候环境类失效问题?温湿度可靠性测试是关键

发布时间: 2025-11-05  点击次数: 2次

为什么 90% 的产品失效,都和温湿度环境有关?

做产品研发或生产的企业,几乎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:产品在实验室测试合格,一到实际场景就掉链子——南方梅雨季节,电子设备频繁短路;北方寒冬,汽车零部件冻裂;出口热带地区,家电外壳变形。这些问题的核心,大多指向 温湿度环境适应性不足。

温湿度可靠性测试,本质是通过人工模拟产品全生命周期可能遇到的温湿度条件(从 - 40℃的极寒到 85℃的高温,从 20% RH 的干燥到 95% RH 的高湿),提前暴露材料老化、结构变形、性能衰减等潜在风险。数据显示,做好温湿度测试的产品,售后失效概率可降低 60% 以上,合规通过率提升至 95% 以上,这也是为什么它从 可选测试 逐渐变成各行业的 必做项。

高低温.jpg


温湿度可靠性测试的 3 大核心价值,企业不能忽视

规避售后成本风险:某消费电子厂商曾因未做高温测试,产品在夏季热销时出现主板烧毁问题,最终召回 10 万台设备,直接损失超 2000 万元。温湿度测试能提前发现这类问题,避免 上市即召回 的尴尬。

满足合规与市场准入要求:不同行业有明确的温湿度测试标准 —— 医疗器械需符合 ISO 13485 对湿热环境的要求,汽车零部件要通过 ISO 16750 的高低温循环测试,电子设备出口欧盟需满足 EN 60068 的环境试验规范。没有合格的测试报告,产品根本无法进入目标市场。

优化产品设计与竞争力:通过温湿度测试,企业能精准找到设计短板。比如某灯具厂商,通过低温 - 30℃测试发现电池续航不足,改进电芯材料后,产品在北方市场的销量提升了 35%。测试不是 挑错,而是帮产品 更耐打。

企业做温湿度测试常踩的 3 个坑,别再走弯路

认为只测ji端值就够了:很多企业只做 85℃高温或 - 40℃低温的单点测试,忽略了温湿度循环和冷凝水场景。比如产品在昼夜温差大的地区,会频繁经历 低温→常温→高温 的交替,这种循环带来的热胀冷缩,比单点ji端温度更易导致结构失效。

选择低价非正规机构:部分小机构为压低成本,使用老旧设备,温湿度控制精度差(误差超过 ±2℃),测试数据无效。企业拿到这样的报告,不仅无法通过合规审核,还会错过真正的风险点,反而增加后期损失。

测试时机太晚:不少企业等到产品量产前才做测试,发现问题后再改设计,不仅延误上市时间,还会增加模具、材料的重复成本。正确的做法是在研发中期就介入测试,边测边改,效率更高。

如何选靠谱的温湿度可靠性测试机构?看这 4

资质是基础:优先选择拥有 CNASCMA资质的机构,相对于资质,设备更重要(可靠性测试主要集中于研发阶段)。

设备与团队是核心:看机构的环境试验箱参数及品牌(如可实现 - 70~150℃的高低温箱、湿度范围 10%~98% RH 的湿热箱),以及是否有经验丰富的工程师,他们能根据产品特性定制测试方案,而不是千篇一律走流程。

优尔鸿信检测不仅做测试,还会提供问题分析报告,比如指出产品失效原因,并推荐替代方案,帮企业真正解决问题。

如果你的产品正面临环境失效、合规受阻或设计优化的难题,不妨从温湿度可靠性测试入手。联系优尔鸿信检测,获取专属的行业测试方案,让产品在任何环境下都能稳定作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