技术文章 / article 您的位置:网站首页 > 技术文章 > 半导体失效分析的技术-芯片开封测试

半导体失效分析的技术-芯片开封测试

发布时间: 2025-09-24  点击次数: 45次

半导体失效分析的技术-芯片开封测试

在半导体供应链波动与先进封装技术升级的双重背景下,芯片失效溯源、真伪鉴别与质量管控成为电子企业的核心痛点。某电子厂商曾因批量采购的芯片出现莫名故障,导致整条生产线停摆 —— 这类因封装黑盒造成的损失,可通过芯片开封测试Decap Test)得到有效解决。作为芯片检测的常用手段,已成为失效分析、质量管控与真伪鉴定的行业标配。

一、什么是芯片开封测试?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芯片开封测试又称开盖、开帽,是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去除芯片外部封装材料(环氧树脂、陶瓷等),在不损伤内部晶圆(Die)、键合线与焊盘的前提下,暴露核心结构进行检测的技术。与 X 射线等无损检测不同,开封测试实现了芯片内部的 可视化—— 通过光学显微镜、扫描电子显微镜(SEM)等设备,可清晰观察晶圆标识、版图布局与工艺缺陷,结合探针台等工具完成电学性能验证。

二、开封方式怎么选?

根据封装材料与检测需求,行业主要采用三种开封技术,其适用场景与优劣差异显著:

1. 激光开封

利用高能紫外激光脉冲烧蚀封装材料,属于干法处理技术。其优势在于微米级精度控制,可实现局部开盖,热影响区极小,尤其适合先进封装、铜线键合芯片与薄芯器件检测。不过设备初始投资较高,参数设置需专业人员操作,更适配芯片实验室。

2. 化学开封

通过发烟硝酸、浓硫suan等强酸加热腐蚀封装材料,是传统封装检测的常用方案。该方法成本低、应用范围广,对金线键合芯片的适配性较好,但操作需在通风橱内进行,且酸蒸气可能腐蚀铜线,终点控制依赖操作员经验。

3. 机械开封

采用研磨、切割等物理手段去除封装,成本极低且无化学污染,但精度稍差,操作不当易产生机械应力导致晶圆裂纹,适合塑料封装器件的初步缺陷探查。

优尔鸿信检测通过组合使用多种技术:先用 X 射线预判内部结构,再用激光开封机减薄封装,最后通过化学腐蚀完成精细处理,确保检测准确性。

三、开封测试的 4 大核心应用价值

1.快速定位故障根源

通过开封可发现在常规测试中难以察觉的封装工艺缺陷。开封后结合电学测试,可直接定位短路、烧蚀、分层等失效点,为工艺优化提供数据支撑。70% 以上的芯片批量失效可通过开封测试找到根源。

2.拦截翻新芯片

翻新芯片常通过打磨印字、更换封装等手段造假。开封测试能直击核心:若晶圆标识被打磨重印,用丙酮擦拭会出现棉签变黑的典型痕迹;芯片的键合线多以铜冒充金,且晶圆尺寸与正品存在明显差异。在军工、医疗等关键领域,开封测试已成为元器件入库的 必检项。

3.规避量产风险

芯片量产时,封装环节可能出现胶水气泡、键合断裂等隐性缺陷。通过批次抽样开封,提前发现产品存在封装分层问题,避免了售后大规模召回损失。检测中需重点核查键合强度、封装界面贴合度与晶圆污染情况,确保符合。

4.助力技术研发

芯片开封测试可解析竞品芯片的电路布局与工艺节点。通过观察晶圆光刻图案,能还原模块划分与布线逻辑,为自主设计提供参考。优化布线方案,缩短研发周期。

四、优尔鸿信测试能力

资质与经验:具备 CNAS 认证的第三方实验室,接触过很多品牌芯片及检测,能应对复杂封装场景。

设备与流程:配备激光开封机、场发射扫描电镜、FIB、探针台等全套设备,且拥有 “X 射线预判精细开封电学测试" 的标准化流程。

安全防护:化学开封涉及危化品,实验室具备通风橱、防护装备与废液处理系统,避免操作风险。

结语

从生产线的质量抽检到供应链的真伪筛查,芯片开封测试正成为电子产业的 质量守门人。在芯片国产化加速的背景下,选择技术实力强劲的检测机构,既能规避失效风险,更能为技术升级提供核心支撑。对于追求可靠性的企业而言,芯片开封测试技术,早已不是可选项而是刚需。